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8节(1 / 2)





  考完已经是冬至了,大家挑了家小饭馆,谁也没有吝啬,点了一大锅汤圆,一人吃了一大碗,关于高考的事情就彻底告了一段落。

  大家的人生究竟会是何种走向,就有了新的分叉,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交集,至少相处的这几个月,还有彼此奋斗过的时光是真。此后,就真的要走向各自的未来了。

  惟愿岁月不可辜负。

  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时间分割线

  紧等慢等,在所有考生,或者说,和这场考试相关的人的翘首期盼中,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。高考成绩姗姗来迟。

  魏希她考上了,而且是全国顶尖的学府,首都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。这在赤溪村或者说云溪县都是一种荣誉,录取通知书最后是被敲锣打鼓送进魏希家里的。

  甚至还有人做长途客车来见魏希,想要让自家孩子沾沾状元的喜气。

  魏希是安静恬雅的性子,但这是村民的好意,她最后都很真诚的 * 感谢过村民。有好事者甚至想要魏希举办喜酒,庆祝这场喜事,将吴桂兰说得有几分意动,还好魏希想尽办法拦住了。

  魏希很感激村民的好意,敲锣打鼓也就算了,举办酒席什么的,就太过招摇。魏希考上心仪的大学,心里也很高兴,可魏希不是轻易就飘飘然的性格。

  魏希除了在寄给徐衍的信中小小的提及了一下,甚至写的有些小得意,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,依旧同从前别无二致。既没有骄傲,也没有自觉考上大学身份就不一样了,而鼻孔朝天。

  而除了魏希,更让人称道的是,同住魏希一个院子里的知青们,除了王学恩,其他人竟然都考上了,有大学也有大专。包括之前住在魏希家里的何秀秀,跟和魏希来往密切的赵婷婷。

  赵婷婷上了冀城大学的煤矿专业,这时候国内煤矿行业的形势一片大好,不出意外,赵婷婷毕业之后,不到两年,就能做个干部了。这可比榕城的大厂基层干事要前途无量的多。

  蒋英去了齐城的师范专科,离家近不说,按她热心的性格做个老师也极为合适。

  何秀秀去了中大历史系,何秀秀性子沉静,是能静下心做研究的性格,这个专业对于何秀秀来说,再适合不过。而何秀秀的录取通知书一出,原本因为她放弃工作,而关系恶化的家人,也重新和好,愿意为她出学费。

  当然,最后如何选择就要看何秀秀自己了。毕竟,她身为县里难得的大学生,县里面给了她一笔很不菲的金额,绝对够她读完大学。

  县里出的几个大学生,几乎都和魏希有关系,乡里乡外甚至有魏希是文曲星转世的传言。幸好那场动乱已经结束,不然,可有一番事情了。

  至于特意坐长途汽车只为了沾自己文气的说法,魏希有些啼笑皆非。其实哪有什么文气不文气,不过是一群恰好努力的人,聚在一处,为着各自的未来而努力罢了。

  魏希不厌其烦地同上门来的人解释过了很多遍,她不想把大家的努力,用一句风水宝地,或是文曲星下凡带的文气,就轻轻带过。

  所幸,所有的努力,最后都没有白费。

  第56章 开学是在次年的二月份,……

  开学是在次年的二月份, 因为高考的时间在冬月,所以时间自然而然地推迟了。不过二月份开学也挺好的,春节刚过, 还留有新年的余味, 配上熙熙攘攘来校报道的学生,又是热闹, 又是一片喜庆。毕竟, 这些大学生, 可是历时十年,第一届入学的学生。

  魏希被首都大学录取,首都大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学府, 入学时间也要晚上一些,所以魏希迟迟没有动身, 其他的知青都陆陆续续,回家乡收拾行囊,准备开学去了。

  说实话,魏希对于首都一直很好奇, 那是徐衍的家乡,她曾经听徐衍不止一次的提起过。尽管魏希没 * 去过, 但她知道首都有豌豆黄,有四合院,有巍峨的故宫。

  在大唐,这个城市的名字还叫幽州。幽州地处边陲, 民风彪悍, 素来以兵勇骄悍而闻名。和徐衍口中的首都,大有不同,呈现在魏希眼中的是红墙鼓楼, 青砖胡同,长安街下的热闹行人,和独一份的大碗茶。

  不过,魏希所处的榕城,离北京确实是路途遥远。上次徐衍坐着绿皮火车,足足转了两次,再算上其中的长途客车,花了差不多三天的时间。

  魏希虽然离开学还有十几天,但是也收拾起行李了。宁可早到,也不必赶着时间,一个不慎,误了开学的日子,反倒是不美了。故而魏希早早就找了大队长赵柱国,写了证明,没有这个出门可不太容易。

  吴桂兰担心魏希一个人北上不方便,私底下还生了陪魏希一道开学的想法。毕竟魏希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,这一路过去,火车上三教九流都有,多少还是有些危险,让人不安心。尤其是到了那边,说不定时间不刚好,难不成还让她一个小姑娘,一个人在旅店租房不成。

  坏人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有的,只是有社会环境相对安全的区别。而孤身出远门的漂亮小姑娘,往往让人更不放心。

  但是这一去,一来一回破费功夫,吴桂兰还有赵为民要照顾,魏希并不想麻烦她。魏希的心智其实比旁的同岁小姑娘要成熟的多,她自觉能照顾的好自己,偏偏吴桂兰不放心。

  不仅是吴桂兰,赵柱国也觉得魏希一个小姑娘独自出远门不太安全。对吴桂兰陪魏希一块儿报道是同意的,甚至觉得还应该多个人和她们一起。

  好在魏希没两天又接到了郑既明,郑伯伯的信。郑既明这两年在首都任职,单位里还安排了住处,日子不说大富大贵,但也算是安逸了。

  郑既明算是魏希的长辈,尤其是经过十年大动乱,身边的亲人不是疏离,就是断绝了来往,魏希就变成郑既明为数不多的后辈。他和自家妻子一生没有子女,对魏希也就愈加关注。

  魏希高考前,特意托人寻了第一手的复习资料,还附信问过魏希的志愿,帮她打探各个学校的条件跟情况。比起一些连高考志愿并不包括中专的学生来说,魏希收到的学校资料,是很珍贵,很有意义的。

  而魏希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,也是第一时间去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郑伯伯,当然,还有一直关心她的江爷爷,以及远在宁城,一心记挂魏希的徐衍。

  郑既明来信的大意是希望魏希到首都后,可以先住在他家里,家里有空余的房间,而且他作为魏希的伯伯,也很希望能照顾到她,以及他的妻子也多年未见到魏希了,对魏希很是想念。

  郑既明作为知识分子,尽管学的是建筑方面,但是文笔极佳,魏希读着信,都仿佛能感受到郑伯母对她的挂 * 念。有句话说,见字如见人,大概是郑伯伯这几年受过的苦太多,字虽好看,但是处处透着内敛,倒让人难掩心酸。

  魏希接到信之后,犹豫了良久,但还是决定入学前先暂住郑伯伯家。郑伯伯是真的把自己当成看重的后辈,就按魏奶奶能毅然决然顶着风口浪尖,帮郑伯伯藏书来看,虽然有惜书的缘故,但是也不乏是因为两家关系亲厚。如果让魏希来形容,大抵就是通家之好。

  再者,到了首都,能多一份照应总归是好的,又兼并不失礼,魏希最后还是决定提早动身去郑伯伯家中。不过决定走之前,魏希也发了电报,做了回应,没有一收到信就贸然动身。有来有往,不论应或不应,总该有个答复。

  魏希最后还是不想麻烦吴桂兰夫妇,加之到了首都车站也有人来接,大大降低了危险,吴桂兰最后还是让魏希自己北上。不过,她还是坚持要送魏希到榕城。

  魏希东西都收拾的差不多了,自从录取通知书出来之后,院子就变得空荡荡的,唯一没有走的王学恩也去了空出位置的村知青点。魏希主要是将东西收起来,压在箱底。然后将院子好好收拾了一遍,打扫干净了,才算完。

  清晨,魏希手上拎着两个大藤条箱,院子里空无一人,吴桂兰则在村口等她。魏希走到院子里,望着桃树枝桠上害羞带怯的花苞,蓦然生出不舍,不知不觉中,她到这个时代,已经快两年多了。

  她记得在院子里和知青们围在一处,吃着打边炉的热闹氛围,也记得徐衍在这棵桃树下等她时的清隽侧影。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,其他人陆陆续续都离开了,徐衍也去了相隔千里的宁城读军校,而她最终也要阔别这座小院。

  心里蓦然不舍,魏希折下桃树的一段枝桠,上面还有泛着香气的粉色花苞和清晨的露珠。像是离别时的赠礼,又像是等待归来的牵绊。

  魏希将这段枝桠用油纸半裹,放置在藤条箱侧,做好这一切,才迈着小碎步准备离开。

  魏希一开门,就看到一身军装的徐衍,他望着魏希,像是等候许久。经过军校的打磨,徐衍原就笔直的身姿更添两分硬挺,眸光也深邃坚定了许多。若说从前的徐衍像是一块温润的美玉,现在的徐衍反而多了打磨过后的锐利,但同样让人移不开眼。

  直到徐衍望着魏希,唇角微牵,笑着含她“阿希”的时候,看着魏希的目光一如往昔,他还是那个光风霁月,一心记挂魏希的徐衍。只是从一个翩翩少年郎成长为肩上担着重任,更加成熟稳重的青年了。

  魏希放下手里的箱子,扑向徐衍,鼻子撞到徐衍坚硬的胸膛,略有些疼,但是魏希没空注意这些,她满心都是见到徐衍的喜悦。徐衍难得见到魏希这样不稳重,像个小姑娘的一面,虽然魏希就是一个小姑娘,但 * 是不知道是不是成长环境的原因,魏希总比旁的小姑娘要沉稳的多。